6.4. |
化学 |
6.5.4.化学练习
要学好化学,必须做一定量的练习。 相对于数学和物理,化学题型和解题技巧本身,变化要小一些,但化学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所以,化学的某些题目的变化也很多。 对于数学题目,你要多从解题技巧的角度思考;对于物理题目,你要多从物理原理的角度思考;而化学题目,则要记忆加思考,记忆完了要思考,思考完了要记忆。 一般的,对于某些化学题目,你只有把相关的化学概念和知识点,如化学原理、物质性质、化学现象、化学方程式等等,都忆准、记忆全面了,你才能做出这些题目;反之,只要你把各种知识点都记忆的很准确、很全面了,再借助少量的解题技巧,你就可以做出大多数化学题目。 化学练习的基本原则 贵精不贵多。选择合适的量的题目,练习的数量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做典型的好题目,不要做那些过偏、过难、过繁的题目。做一道题目,你就要掌握一道题目。 根据学习所处的学习阶段,选择难度适宜的练习题。 分类清晰、形成套路:相对于数学,化学练习的解题技巧少一些;相对于物理,化学的练习时需要深入思考的要少;但相对于数学和物理,化学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某些化学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所以,你要把化学的各种类型的练习题都练到,并分类清楚。对于某些有固定解题模式的题型,要形成套路。形成套路之后,还要记忆对应的各个知识点。 深入思考典型的好题:对于各地历年高考题、某些参考书中的典型好题,你要分析透彻,记忆精确。 错题不放过:平时练习和考试的错题中的典型题目,一定不能放过,要仔细总结和反复记忆。 查漏补缺:通过练习,找出知识体系和解题技巧体系中的漏洞,尽快弥补。 限时模拟题:通过做限时模拟题,提高做题速度、准确性和灵活性。独立、限时做完模拟题后,找出不会做和做错的题目的原因,总结一些解题技巧,记住一些新知识,如某些化学物质的特殊性质,一些平时学习时忽略的化学规律,等等。 做完后总结:对于没有找到解题思路的题目中的典型题目,如果看了答案后理解了,你要想一下,为什么这么解?我为什么没有想到?题目是否有其他变化?是否有其他解法?等等。 看题和背题 (适用于化学处于初级阶段者) 对于化学,某些题目,你考试前见过或者没见过,差别很大。很多化学题目,你没有必要做,只有看一看这道题目的详细分析,理解和记忆对应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就可以了。 对于你以前看过、背过和做过的典型题目,尤其是做错的题目,你每隔一段时间,要快速浏览一遍,直到非常熟悉。这样考试时,类似的题目就能很快的做出来。 “看题和背题”积累到一定程度,你考试时对于一些题目,就可以很快的做出来了。 狠练 对于“物质推断”题、计算题等难度大的题目,可以采用“狠练”的方法,即无论花多少时间、费多大力气,每天也要做完一定数量的题目。 化学,相对于物理、数学,做练习时,可能需要更频繁的翻阅课本、参阅参考书和笔记。 背练 (主要适用于化学处于中级阶段者) 对于数学和物理来说,“背练”往往是一个不得已的学习方法,主要适用于初级阶段者。而对于化学,“背练”可以算是一个不错的学习方法。因为,相对于数学和物理,化学需要记忆的东西要多一些。 当你独立做完一道典型化学题目之后,或者虽然没有做出来,但通过看题目后面的解题过程,把这道题目理解清楚了,你就可以把这道典型题目记准、记牢,并把涉及到的知识点,如重要的化学方程式记准、记牢。 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变题、自己出题 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如何鉴别稀硫酸还是浓硫酸?方法有“测密度”、“与铜片反应”、“溶于水是否放热”,等等。做题后要总结和归类,你要把不同题目对应的相同知识点找出来,某些知识点能解决的习题进行归类。 变题:对于某些题目,例如,某些化学反应类题目,你可以深入思考一下,如果把已知条件变成未知条件,或者增加或者删除某些条件,题目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你如何解决? 自己出题:关于某种化学物质的性质的题目,你就可以模仿这道题目,根据这道题目的问题,自己出一道另外一种化学物质的性质方面的题目。例如根某某化学物质反应中谁是氧化剂、谁是还原剂?会有什么现象?跟某某化学物质有没有反应?等等。 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变题”、“自己出题”时,如果得到一些学习心得,就要记在笔记本上,然后,每过一段时间,把这些学习心得放在一起,归类、整理和总结。 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 初级阶段:精读课本,理解记忆课本上的知识点之后,做例题和课后练习,做不出来的题目,采用“看题”、“背题”等方法,强行记下来。 中级阶段:反复记忆课本上的知识,把知识进行归类,按照某个“线索”把课本上不同章节的知识“串”起来,形成知识体系。思考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是如何运用知识点的,并进行归类,找出不同题目的相同解题技巧。 高级阶段:形成知识体系之后,通过“回忆再现”等方法简化知识体系。按照自己总结的解题技巧,对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通过“变题”、自己出题等方法,提高灵活运用能力。例如,思考一下,如果改变课本上题目的某些条件,如何解答,如何设置“陷阱”等等。 找到突破口:“物质推断”题往往隐含着突破口,例如化学物质的颜色、化学反应产物的性质等等。找到这个突破口,你就容易推断了。 某些参考书会教给你如何找到突破口。 根据化学现象推导:你可以根据某些化学特性、化学现象来推导。例如根据颜色、气味等,推断出某个化学物质、化学反应等。你在学习化学过程中,要记准各种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化学现象等,并要归类。 大量浏览(适用于化学处于初级阶段者):把历年考题、老师布置的题目、参考书中的“物质推断”题目放在一起浏览,达到一定的数量,就能做出某些“物质推断”题。 记忆典型题目(适用于化学处于初级阶段者):把历年考题、老师布置的题目、参考书中的“物质推断”题目中的比较典型的题目记忆下来,并进行归类。积累到一定程度,你就能做出某些“物质推断”题。 形成知识体系、简化知识体系:“物质推断”题对你的知识体系要求较高,如果你知识体系上有漏洞,尤其是物质特征、化学方程式、化学现象等方面的漏洞,就会导致无法做出一些“物质推断”题目。 要真正能做出大多数“物质推断”题目,你要形成化学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你可以按照不同的线索,根据不同的角度,形成知识体系。例如,从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的角度形成知识体系。 你也从某几道历年高考题的“物质推断”题中总结出的规律,作为线索,形成知识体系。 题感(适用于化学处于高级阶段者):做题目多了,就能形成“题感”。解“物质推断”题时,凭“题感”推断出一、两种物质,其他物质就容易推断了。 自己出题(适用于化学处于高级阶段者):“自己出题”这种学习方法,可以用于攻破难题。如果你发现考试中“物质推断”题比较容易出错,或者做题时间较长,你可以采用“自己出题”这种学习方法。 例如,有一类型的“物质推断”题是把某些物质的相互关系绘制成某个图表,让你根据图表来推断出某种物质。那么,你自己也可以模仿这种思路,把已经掌握的某些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绘制成图表,然后找出某些规律,自己出一些“物质推断”题。 吴小灵做了一些“物质推断”题目后,总结出了一些解题规律。于是,根据这些规律,他把以前学过的所有方程式放在一起,总结出了很多的规律。例如,A物质和某酸反应得B物质,B物质氧化得到C物质,C物质又和某类物质反应,得到A物质。那么,符合这种情况的A物质、B物质、C物质,可能会是某某化学物,也可能是某某化学物,还可以是某某化学物。 随着不断总结,他总结出很多规律。按照这些规律,他自己出了很多“物质推断”题,后来,他再做练习时,就经常碰到自己出过的题目,或者和自己出过题目的类似的题目了,显然,对于这些题目,他很快就做出来了。 有些“信息迁移”题的篇幅很长,往往含有很多无用信息,用来迷惑你,有的故意设置干扰项,等等。在做“信息迁移”题时,你要捕捉到隐含信息,排出干扰信息,把握关键信息。 琢磨命题人的意图:反复浏览历年考题中的典型“信息迁移”题,尤其是你以前做错的题目,借助某些参考书上的详细的解题分析,从各个角度琢磨命题人的意图,有了学习心得,要用一、两句话记在笔记本上,这些学习心得积累到一定的量,就可以进行归类、比较,形成“信息迁移题”的解题技巧体系。 快速浏览、把握要点:你可以从参考书、网络上快速浏览各种涉及到高中化学知识范围内的各种知识,尤其是比较新的“热点”文章,尝试着用高中化学知识解决它们。 深入思考:学习的目的是运用。你要养成用化学知识,如化学原理、化学方程式等,思考各种与化学相关的问题的习惯。 计算题的基本题型和基本解题方法 凡是高考范围内的基本题型和基本解题技巧,必须掌握的准确无误。 化学计算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如“化学平衡法”、“守恒法”、“差量法”等,你要掌握的准确无误。显然,对于这些基本解题方法,要通过反复训练,把基本题型和典型的题目容易掌握的准确无误,不要做一些过偏、过难的题目。 计算题中的“大题” 对于化学计算题中的“大题”,你要充分利用数学工具,如函数、不等式、解方程(方程组)、最大值、极大值等等。例如,有些化学计算题是根据某个化学反应计算化学物质的量,对于这类题目,你要充分运用各种数学工具。 对于化学计算题中的“大题”,你可以采用“狠练”、“形成套路”等方法。 形成套路:把计算题目进行分类,如“过量问题”、“分段讨论问题”等等,然后分别总结出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技巧,形成套路,并准确记忆无误。考试时,按照相同或者类似的题型,用对应的解题套路解题。
|
关于《辛雷学习方法》的最新信息,请访问:http://www.learnmetho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