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
历史 |
链接:深入思考 |
(主要适用于历史处于中级、高级阶段者) 一般的,对于历史处于初级阶段者,主要以理解、记忆为主,不必深入思考。只有历史处于中级、高级阶段者,才要进行深入思考,并逐步加大深入思考时间在所有学习历史时间中的。 一般的,只有记住了一定量课本上知识,形成了一些历史框架和知识体系之后,才能深入思考。 循序渐进:一开始,你的思考历史问题时,可能会感到历史知识很模糊,很难把不同的历史知识联系起来,你要坚持下去,随着深入思考时间的积累,慢慢的,你就会找到一些思考的方法。 借助历年考题,找到思考的方法:借助一些分析细致的参考书,仔细琢磨一些历年考题的“大”题,如材料题、问答题等,琢磨命题人的意图和思路,你就会找到一些思考的方法。 带着问题看课本:在浏览、精读、记忆课本时,你有了一些学习心得,总结出一些历史规律,产生了一些问题之后,例如,为什么某个政治人物要进行改革?你就可以带着这些问题看课本。然后又会产生新的问题,然后再深入思考一下,然后再看课本。显然,带着问题看课本,你不必按照课本的顺序一页一页往后看,你只看对这些问题相关的内容就可以了。 历史处于中级阶段的赵凝润以前学习历史,主要以记忆为主,很少深入思考,所以,虽然他把历史知识记忆的很准,但不能灵活运用。 后来,他学习历史时放松心情,很随意浏览课本,就像看小说一样,时间久了,就觉得历史很有意思。经常的,他会总结出一个观点,于是就带着这个观点,专门看一些相关或者近似的历史事件。慢慢的,他总结出了很多自己的观点,一开始,这些观点中,有的不很正确、有的很不全面,但这些观点是实实在在的、自己的东西。后来,他根据历年高考题和某些参考书,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后来,反复精读课本,看一些与课本相关的历史书籍,并深入思考,渐渐的,他自己总结出的观点与课本上的观点越来越一致了。这样,他就能灵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很多问题了。考试时,他的结论往往就与答案很接近了。他的历史进阶到高级阶段。 思考古人为什么那么做:例如为什么要变法?为什么要实行新政?为什么要八股取士? 如果不那么做会怎样:如果不变法会怎样?不改革税制会怎样?你可以把不同国家、不同朝代的变法放在一起思考。 把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联系着思考:例如,如果苏联不跟美国争霸,苏联的经济和科技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写史论文章 (适用于历史处于高级阶段者) 总结出了一些规律,思考出一些观点后,你就可以自己写一些史论文章,这样,不但可以理清思路,灵活运用知识,还能提高你的逻辑表达能力,对语文作文也有好处。 变换历史人物、变换历史事件 (适用于历史处于高级阶段者) 对于不懂历史的人,潜意识中,总会觉得历史是发生过的事情,是不可改变的。真正懂历史的人,却可以思考如何替换历史人物、变换历史事件、变化历史事物。 把自己当成古人:把自己当成彼得大帝、李世民等政治人物,思考自己会怎么做。 例如,如果你是二战后的美国总统,你会怎么做?从政治、对外关系、经济政策等各个方面,深入思考。然后,再看一下课本,看看自己思考的有没有遗漏的地方,然后接着深入思考,直到想明白当时的美国总统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不做一些事情。最后,你还要能想出更好的做法。你可以看一些其他时期的其他政治人物的做法,比较着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你会对课本上的某些历史结论有更深的理解。 古为今用、外为中用 学习的目的是应用,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也是应用。对现实有意义的历史事物,将永远是考试重点。你在学习历史时,从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中发现对现实有意义的东西,就要联系现实深入思考一下。 把握要点 看到一道历史题目,就能找到解决这道题目的关键,这就是把握要点能力。 仔细分析历年考题中的大题:琢磨和体味命题人的意图,这样,你就能总结出你以后阅读、记忆和思考的方向。 大量阅读:除了读课本外,你还可以读一些与课本的知识联系紧密、但更详细的历史书籍,如《中国古代简史》、《世界通史》、《中国近代史》等书籍,你接触的与课本上相关的历史资料越多,你总结出的历史规律就越容易,你就更容易得与历史课本相同的结论。 借助计算机网络的强大搜索功能:目前,计算机网络上已经有了大量的信息,你发现了某一个历史事件、得到了某一个历史结论,到网络上搜索一下,往往就能得到大量相关资料,你在浏览这些资料时,要注意把握要点,即只记忆和思考重大历史结论和重大历史事件,一些有启发性的史论等。对于超出高中范围过多的东西就不要理会了,更不要理会一些细节、一些无太多意义的历史典故,对于一些历史的争论也不要理会。
|
关于《辛雷学习方法》的最新信息,请访问:http://www.learnmetho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