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
语文 |
链接:英语阅读 |
文学鉴赏——古诗、现代诗歌等 研究考试大纲和历年考题:找出命题规律、总结解题技巧。 琢磨历史背景、作者情感抱负:利用诗歌的标题、提示注解、你以前掌握的文学典故和了解的各种相关知识,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充分利用高中知识,包括历史、地理知识。有时,为了降低考题的难度,命题者常常在选择项中故意设置“破绽”,通过这些“破绽”,你就更容易准确领会命题者的用意。 体会诗歌中“炼字”:诗歌往往很注重“炼字”,你仔细体味“炼字”的画龙点睛、情景交融的精妙细微之处,体味出诗歌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局部和整体:有些诗歌几乎每句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表达意思,而在整体上它们又服务于共同的主题。你要在理解每句的基础上,要学会把局部的融入到全诗,整体把握。 辨析:你可以找同样类型,同样题材,甚至是相似内容的诗歌对比着阅读。 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难度、深度、广度、速度 要在高考中快速、准确的做出阅读题目,你平时就要从难度、深度、广度、速度等方面训练自己。 难度和深度的训练,要精读;广度和速度的训练,要泛读。 难度和深度:如果你感觉,某些历年高考阅读题的文章很难读懂,有时,即使你把某篇文章中的每句话都读懂了,仍然不能很好的把握整篇文章,做题时仍然摸不到门路,那么,你就要在难度和深度上下功夫。你把课本上、参考书中、历年考题中、报刊中的难度大的、思想深邃的文章收集在一起,一篇文章、一篇文章的仔细阅读,每篇文章中的“难句”反复推敲。某些句子理解不了就背下来。经过一轮之后,你可以放一放,然后过一两个月,在把以前收集的文章找出来,再一篇一篇的往下读,碰到“难句”反复推敲,不理解的句子背下来。经过这么几轮后,这些难的文章中不理解的东西就很少了,你的阅读水平就提高了。这就是“贵精不贵多”,把一定数量的文章研究透。当然,这个“精”也不能太“精”了,你只读一、两篇文章肯定不行,你至少来十多篇。当然,也不能太多文章,太多了,你可能把握不住了。 广度和速度:大量快速阅读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提高阅读速度,二是提高把握要点的能力。这时,你尽量要多读新的文章,要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作者的观点、主旨,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历年高考题中的阅读题 (主要适用于语文处于初级、中级阶段者) 借助参考书分析:某些参考书,会把历年高考题的阅读题目分析的很透彻,你仔细阅读这些参考书上的分析,并对照原文思考,逐步总结出一些解题技巧和考试技巧。 自己分析:放慢阅读速度,直到把历年高考题中的阅读题目理解透彻,然后做后面的题目。对于做错的题目,仔细琢磨,直到琢磨不出来什么东西了,并把自己总结出的解题技巧和考试技巧记在笔记本上,然后,再看那些把历年考题分析的很透彻的参考书。 总结归类:分析了几十篇历年考题后,总结出一些解题技巧和考试技巧后,把这些技巧进行归类,并形成固定的解题技巧和考试技巧的“套路”。例如,关于“细节题”主要有几种解题技巧?如何解决“主旨题”?如何排除后面选择题中的干扰项?如果文章读不懂,是先读文章再做题还是先做题再读文章?等等。 形成解题技巧和考试技巧体系:对于不同类型的阅读题目,分别形成了固定的解题技巧和考试技巧的“套路”后,你还要做一些高考阅读模拟题目,不断细化、检测、修正和完善这些解题技巧和考试技巧。 解题技巧和考试技巧积累到一定的量,你把不同的解题技巧和考试技巧的联系找出来,并不断的进行梳理,渐渐的,你就会形成较为完整的关于阅读题目的解题技巧和考试技巧的体系。 做限时模拟题,总结出考试技巧 初级、中级阶段:语文处于初级、中级阶段者,经常限时做高考模拟题中的阅读题目,做完之后,对于做错的题目仔细分析和总结。一段时期之后,考试时阅读题目的正确率就能得到提高。 高级阶段:语文处于高级阶段者,限时做高考模拟题,对考试成绩的提高,作用不很明显。 语文现代文阅读的考试技巧 通过分析考试和模拟考试试卷,总结出现代文阅读的考试技巧。一般的,只要你总结的考试技巧很实用,能做出正确的题目,就是好的考试技巧,不管这个考试技巧看上去多么可笑。 整体阅读:有些阅读题目,你要先快速整体阅读文章,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各段主要思想、理清文章脉络,然后再做题目。 先看文章后的注释和问题等,再读文章:有些阅读题目,你可以先不读文章,可先看看文章的介绍、作者的介绍、写作时间、一些注释等等;你也可以先看这篇文章的问题,从问题和问题的选项中揣摩文章主旨。 然后,你再读文章。 在原文中找答案:对于一些“细节题”,一般的,你要在从原文中找答案,把问题在原文中对应的句子找出来,进行分析。有时,某些题目无法在原文中找到对应句子,你就要结合这篇文章的整体去分析。 排除干扰项:有时,命题人会故意出一些干扰项,你要迅速排除之。 深入思考长长练——优秀文章的契合 找一篇课本上的、历年高考考题中很优秀的、典型的、难度大的文章,进行深入、细致分析,找到这篇文章在文章结构、写作思路、细节描写、时代背景、用词、造句等方面的规律,然后再根据这篇文章后面的题目,琢磨命题人的意图。每隔一段时间,再仔细阅读这篇文章,再体味一下这些规律,再琢磨一下命题人的意图。时间久了,你就产生了与这篇文章的作者和命题人的契合,你会感到惊喜,甚至有神奇的感觉。 对于有的文章,你还需要反复背诵、经常思考、仔细体味。 这时,你就可以尝试着用这些规律和自己的感觉,去做一些类似的阅读题目,然后总结出更普遍的规律,慢慢的,你就可以灵活运用了。 把握要点,突破阅读 (适用于语文处于中级、高级阶段者) 语文进入中级、高级阶段之后,掌握了各种阅读解题技巧之后,考试时,阅读题目的成绩仍然不够高,例如,不能在每次考试中都能拿到80%以上的阅读题目的分数,你可以通过“把握要点”来突破阅读。 有些命题人想通过高难度的阅读题目考察你的快速把握要点的能力。为了提高快速把握要点的能力,你可以大量、快速阅读各种优秀的、难度适宜的“新文章”,找出这些“新文章”的要点。 例如,你要求自己,在一天内读完一本新技术的科普短文集,并把这本科普短文集中的每篇文章的要点都写下来,几天后,你要用更短的时间把这本文集读完,看看自己前几天总结的要点是否全面。然后,你又快速读完一本关于史论方面的短文集,你又积累了很多“要点”。然后,你又读了一本关于社会“热点”问题的短文集等等。当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要点”后,你会发现一些“要点”是重复的,还有一些“要点”是冲突的,对于这些重复的“要点”、冲突的“要点”,你要深入思考这些“要点”是否正确、合理,你还要自己构思一篇篇文章,去论证这些要点,然后把自己的构思的文章与原文进行比较,你就会明白原文作者是如何得到这些“要点”的,你就会真正理解原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脉络。 一开始,王散每读一篇“新文章”,就感觉自己又学到了很多东西,但随着“把握要点”能力的提高,他发现,有些文章实际上只是说了一点点事情,其他的论述都是废话;有时,他发现,某些文章的作者本人,对很多问题的观点是自相矛盾的;有时,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观点,经过深入思考,他就知道了哪个观点是正确的,或者观点都不正确,正确的观点应该是… 。 这时,王散的阅读速度很快,因为,他只吸收有用的信息。 通过写作突破阅读 (适用于语文处于高级阶段者) 语文进入高级阶段之后,当你把阅读考试技巧掌握的差不多了,就可以通过写作提高阅读的能力。 某些难度大的文章,例如,对于某篇历年高考阅读题目中难度很大的文章,你读了很多遍,对阅读题目的答案进行多次、反复、深入分析之后,而且看了一些详细分析这篇文章的参考书之后,仍然感到理不清文章的结构和脉络,体味不出作者的思路、弄不清这篇文章的行文逻辑。为了彻底理清这篇文章的结构、思路和行文逻辑,你可以自己写一篇内容与原文完全不相关的文章,但你写的这篇文章要尽量模仿这篇文章的结构、思路和行文逻辑。也就是说,运用别人的“框框”去表达自己的思想。 模仿了一定数量的文章后,你分析高难度文章的能力就增强了。 收集优秀、典型的新文章 你可以从报刊、杂志摘抄,从计算机网络下载一些优秀的、典型的“新文章”。 自己先构思一篇文章:一种学习方法是,你看到这些文章的题目,可以先自己构思出一篇文章,然后再读这篇文章,看看自己在立意、结构、表达等方面与原文的差异,吸取原文中的营养。经过一段时期之后,你看到一个文章的题目,往往就能构思出一篇论据充分、结构清晰的文章。 提高概括能力、把握要点能力:还有一种学习方法是,你把收集到的这些文章的中心思想用几句话概括出来,把文章的“要点”找出来,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提高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还有一种学习方法是,你把你在分析各地历年高考阅读题目和自己做阅读题目中总结出的解题技巧和考试技巧,用于这些优秀的、典型的“新文章”中去。一段时期之后,你就养成了用解题技巧和考试技巧分析文章的习惯,这样,你的阅读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取得进步。 计算机网络搜索的威力 (仅适用于善于使用计算机网络搜索的人) 利用计算机网络搜索技术,你可以获得关于某个问题的大量文章,例如你阅读了一篇《思考和应用》的文章之后,你感觉这篇文章并没有把思考和应用的关系阐述的全面、细致,你就可以在网络上搜索“思考”和“应用”,于是,你就得到了大量的关于思考和应用的文章,你把这些文章中关于思考和应用的关系都集中起来,深入思考,你就很全面得到关于两者的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你不但提高了概括能力、把握要点能力,也积累了写作素材。
|
关于《辛雷学习方法》的最新信息,请访问:http://www.learnmetho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