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 |
灵活运用 |
学习进入高级阶段之后,某门课程进入高级阶段之后,你主要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灵活运用。第二件事情:已经掌握的东西进一步熟练,提高做题的准确性和反应速度。 某些人学习进入高级阶段之后,仍然采用原来的初级、中级的学习方法,如反复训练、“狠练”等,往往不容易进步。 数学处于中级阶段的杨练,除了紧跟老师的进度,把老师的东西消化好外,平均每天再多学习一个小时数学,把以前学过但掌握不好的知识进行弥补,把典型题目反复训练,把难题进行“狠练”。半年之后,他的数学已无明显的漏洞,知识体系已经形成,能够做出大多数的老师的题目,数学进阶到高级阶段。 进入高级阶段之后,他继续以反复训练和“狠练”为主,数学进步的就不明显了。 后来,他改变学习方法,通过“深入思考”、“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方法,体味如何灵活运用,数学又进步了。 记准记牢 要做到灵活运用,你首先要记准记牢知识点,你连基本的知识都没有记住,何谈灵活运用? 从这个角度,初级阶段者做题时,无论是会做的还是不会做的题目,都不必把解题技巧分析的太透彻,你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理解记忆基本的知识点和基本解题技巧上。 实际上,对于某些题目,尤其基本题目和简单题,所谓灵活运用,只不过是在记准某些东西之后,强行搬到其他东西上而已。 总结考试技巧 无论学习处于哪个阶段,你都得参加考试,而考试时,必然要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你要学会分析考试题目,尤其是历年考题,思考和总结考试技巧。 对于你自己总结出的考试技巧,即使从表面上看有多么可笑,只要是有效的,你就要确信自己,因为只有自己总结出学习心得,你才能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随着学习的进步,你可以不断修正和完善那些你自己总结出来的考试技巧。 实际上,在总结考试技巧的过程中,你也学会了如何灵活运用知识。 形成知识体系,形成解题技巧体系 一旦形成了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和解题技巧体系后,你就容易灵活运用了。 形成知识体系之后,不同部分的知识就能联系起来了,知识就成为一个整体了。当要解决某一个具体的问题时,你就可以在大脑中搜索相关的问题。这样,经过长期训练之后,碰到某一问题时,与此问题相关的知识就自动在你大脑出现,与此问题无关的知识就自动排除。考试时,你就能很快想到某一问题所有相关的知识了。 形成解题技巧体系后,考试时碰到难题,你不但可以想起各种相关的解题技巧,你还可以把一些其他类似的有联系的解题技巧运用到这道难题上。 这样,一般的,只要时间充足,你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做练习 要灵活运用知识,做练习,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对于高考者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练习,想灵活运用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于多数知识点、大部分知识,不管你理解的多么透彻、记忆的多么准确,一般的,还是要做一定量的练习。 反之,如果你能够把知识灵活运用的很好了,再做过多的练习就没有意义了。 对于某些知识点,即使没有理解透彻,只要把与之对应的题型都练习到了,你就可以灵活运用了。在没有形成这门课程的知识体系之前,甚至在没有理解透彻某个知识点之前,你可以先记准这个知识点,并通过反复训练、“狠练”等方法把这个知识点对应的各种题型都练熟,并记准相应的解题技巧。这样,考试时,找到某道题目对应的题型和知识点,通过模仿类似题目的解题技巧,往往就可以把这道题目做出来了。这就是形成“回路”。 例如英语,只要把与“定语从句”相关的练习都练熟了,考试时碰到“定语从句”的题目,你就可以强行做出来了,不管你是否真正掌握了“定语从句”的语法。 有些人把课本上的知识理解的很透彻,并通过浏览一些详细分析解题技巧的参考书,掌握了很多解题技巧,但没有做足够的练习,考试时虽然感到那很多题目都会做,但却做不出来。实际上,这些人只是缺乏通过练习记准解题技巧和题型变化的过程。 形成知识体系:要想在考试中把一些综合题目做出来,你就必须形成知识体系。要想在考试中把一些从来没有见过的灵活性很强的题目做出来,你平时就要通过“深入思考”等方法找出不同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的深层联系。 看题、背题:对于学习处于初、中级阶段者,通过“看题”、“背题”等方法,浏览、记忆一些综合性大的题目和灵活性大的题目,你就能积累一些“题感”,这样,以后碰到一些灵活运用的新题目时,你往往就可以有一些解决的方法。 不过,采用“看题”、“背题”这类方法,对于学习处于初级、中级阶段,且尚未形成完整知识体系者,在灵活运用时,可能会有一些解题思路,但不一定能够做到全面、准确。 而对于学习处于高级阶段者,通过 “看题”、“背题”等方法,浏览、记忆一些综合性大的题目和灵活性大的题目,却可以灵活运用的很好。这是因为学习处于高级阶段者,往往知识确信度高,已经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解题技巧体系了,思考能力很强。 一题多解、做题一解、自己出题、小题大做:这些学习方法都有助于你灵活运用。 你掌握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题目越多,你的解题思路越广,考试时越能灵活运用。因为一条路走不通了,你还可以走另外的路。 而“自己出题”这种方法,则能使你更深的感悟到命题人的思路。 而“小题大做”这种学习方法,则是把握某门课程最核心思想的过程。如果你把某门课程的最核心思想都把握的很好了,灵活运用就不成问题了。 深入思考长长练:采用“深入思考长长练”这种学习方法,可以把某一类型的题目弄透,把这一类题目相关的所有知识点和解题技巧都掌握的非常好,把这一类型的题目的各种变化都弄的非常清楚,这样,你就可以做出相关的很多题目。 深入思考 有时,即使某门课程已经形成了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和解题技巧体系,你做题时,尤其是做综合题、难题或者灵活题时,也无法很好的做到灵活运用。这是因为你已经把知识掌握的很好了,但如何把个知识应用到每个具体问题时,你还欠火候,你需要用深入思考来解决。显然,对于数学、物理、化学、地理、政治、历史等课程,深入思考典型题目、历年考题、综合性大的题目、灵活性大的题目,是一个好办法。 深入思考时,你要善于从各个角度思考,要思考出不同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的深层联系,思考出知识的各种变化。 你每天深入思考的时间越多,你思考的越深入,你深入思考的跳跃性越大,思考时思维越不受约束,你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就越强。 陈静做数学练习时,有时会碰到了一道综合性强、解题技巧很巧妙的、感觉很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题或历年考题,无论是会做,还是不会做,她不断从各个方面思考,如该题所要考察的知识点、所用的技巧、命题人的思路、该题的变化的可能性等,往往思考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就能思考出很多东西。但有时,连续思考一、两个小时之后,还是想不出来,她只好放弃思考,学习其他课程了。有时过了好多天,在做其它数学题目或学习其他课程时,突然对该题目有了新的理解。 精挑细背,形成“语感” 对于语文、英语等课程,背诵典型的好文章,反复仔细体味语言精妙细微之处,是一个好方法。 李慎强学习语文、英语时,碰到了难度适宜、文采好、用词巧妙、结构合理、逻辑清晰的短文,就反复阅读,并尽量背诵,直到纯熟无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仔细体味语言的精妙细微之处。 背诵的文章达到一定的数量,你就能形成语感。做题时,就可以直接运用“语感”解题了。 思考出不同题目的相同解题规律 有时,只有通过长时间的深入思考,你才能找出不同题目的相同的解题规律。 实际上,无论两道不同的题目表面上多么不同,必然都有相同或者类似的规律,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例如,考试时,做任何题目,都是用笔写在纸上的过程,这就是做所有题目的共同规律。总结出来这个规律,你就明白了你要通过长期训练,使自己考试时卷面干净、笔迹端正、书写迅速。 从你家到学校到底有几种走法,你稍微想一下,就知道答案了。那么,到底英语中“虚拟语气”会有多少种出题角度?数学中“函数”部分到底可以出多少类难题?对于这些问题,你是否能稍微想一下就想出来了? 每隔一段时间,你要把以前做过的好的典型题目放在一起深入思考,找出相同的解题规律。 思考出必须使用的方法、可以选择的方法、不能使用的方法 有时,对于某类题目和问题,你既要找出解决它们的必须使用的方法,也要找出可以选择的其他方法,还要找出一定不能使用的方法。这样,平时做题和考试时,对于以前没有做过类似题目的题,你可以尝试一下你认为必须使用的方法,如果不行,你就尝试一下你感觉可以选择的方法,如果还不行,你就尝试不能使用的方法之外的所有方法。 例如,你从学校回家,必须经过一座桥。可是某天晚上,你回家的路上没有经过一座桥,这说明你将要回到其他人的家里去了。这就证明你选择的方法不对。 你从学校回家,既可以走这条路,也可以走那条路,还可以走其他路。某一天下雨了,你常走的路堵住了,你只好走另外几条路。但这时,你却走了一条不应该走的路,因为那是一个死胡同,走进去之后,你必须得折回来。这样,就耽误了很多时间,你就不能按时给父母做饭、泡茶了。 考试时,你不要尝试那些一定不能使用的方法,这样,你就会白白浪费宝贵时间。 王散把以前做过的所有数学的典型题目找出来,通过长时间的深入思考,总结出了各种题型一定不能使用的方法,作为规律记在笔记本上,并经常思考和回忆再现。以后再碰到类似的情况,就不再往“一定不能使用的方法”的方面思考了。 思考出不同课程或同一课程的不同部分的联系 不同的课程,知识不同,但思想方法和解题技巧可能会有相似之处;某些问题,既可以用某门课程的这部分知识解决,也可以用其他部分的知识解决。 例如,你可以把“看题”这种方法用于数学,也可以用于地理、生物;你可以把做化学实验中总结出的方法用于生物;你可以用政治中的哲学原理分析历史现象;英语的“完形填空”题目,既可以用语法解决,也可以用“语感”解决;某些物理题目既可以用力学概念解决,也可以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 综合运用不同课程的知识解决问题 万物皆有联系,你要善于把不同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综合起来。例如,要解决生物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就可能要把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课程中的相关知识都找出来,综合在一起思考。 因此,你在看一些科普类的文章时,看一些史论类的文章时,看一些政治评论类文章时,自己要深入思考,要形成自己的正确观点。 运用其他课程的知识和方法 你可以把某门课程的知识用于其他课程,例如把历史知识运用于地理中去;用化学、物理知识解决生物问题;用历史、地理知识解决政治上的问题等等。 你可以把某门课程的方法和技巧用于其他课程,例如用数学工具,如方程式、三角函数,解决物理、化学知识,等等。 使用其他课程的学习方法 你可以把某门课程中总结出的适合自己的好的学习方法用于其他课程。 例如,你可以把做数学题目总结出的学习方法用于做物理、化学、生物、政治等课程;把背英语单词的记忆方法用于背历史知识,把总结出的英语阅读技巧用于语文阅读题目;把精读历史课本、记忆历史知识的经验用于精读政治课本、记忆政治知识等等。 你可以把某门课程总结出的考试技巧用于另外一门课程,例如考试做题顺序,猜题技巧等等。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的目的是运用。积累了一定知识后,你就可以尝试着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碰到的某些问题。 例如,你可以用英语与外国人交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交通问题,用物理知识设计一个电动机,用化学知识解释铁的生锈原因,用历史知识思考现实问题,用地理中关于太阳角度、日照时间知识等帮助父母买楼房等等。 突破思维定势——突破具体习题或实例的限制 (主要适用于学习处于高级阶段者) 一般的,通过做一些典型题目,尤其是一些典型的综合题目,把一道典型的综合题目彻底弄清楚了,对应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都清楚了,往往就可以灵活运用了。 但是,有的人局限于某道题目,不善于从某道具体的题目中找出更普遍性的解题规律和技巧。 例如,物理达到一定境界的人,往往能从各种表面上似乎不同、但实际上都可以运用某一物理原理(如牛顿定律)解决的习题中总结如何运用这个物理原理,进而,就可以运用这个物理原理解决各种对应的习题;而达不到这种境界的人,则往往会在做题时、在总结分析这些习题时,过分局限于具体的解题技巧(如怎么画图、怎么运用数学工具、使用什么样的解题步骤等等),这样,明明已经掌握的题型,稍微变化一下,就无从下手了。 再例如,历史达到一定境界的人,往往能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中总结出各种普遍的规律,对于这些人来说,在思考时,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是变化的、是可以替换的;而达不到这种境界的人,在学习历史时,虽然能把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分析的非常透彻,但在思考问题时,却往往过于局限于这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所处的外部历史环境,总是很难突破这些外部的历史环境。 通过看题,从大量习题中找到解决某一习题的方法:当你碰到某道难题、综合题目、灵活性大的题目,思考了很久仍然无法解决时,你可以把你以前做过的所有题目找出来,看看是否有能解决这道题目的方法、来源的知识点、解题技巧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你不要受以前做过的具体题目的限制,只从以前做过的题目中找到有用的东西。 带着某个问题看书:在做题、看书、思考时碰到一个问题时,思考了很久仍然无法解决时,可以从各种书籍中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受各种固定思维的限制,不断寻找和思考,直到找到满意的答案。 轻松愉悦振奋 在心态上,要想做到灵活运用,就要保持轻松愉悦振奋的心情。 无论心态处于哪个阶段,在灵活运用时,如果保持轻松愉悦振奋和提高“狠劲”发生冲突,要首先保证轻松愉悦振奋。 保持和提高大脑清晰度 在学习状态上,要做到灵活运用,就必须保持和提高大脑清晰度。 对于学习状态处于初级、中级阶段者,在灵活运用时,如果保持和提高大脑清晰度与每天有效学习时间、每次最长学习时间、学习强度等相冲突,你要首先保证大脑清晰度。 很多学习非常用功者,学习不能进入高级阶段的原因之一就是学习时大脑清晰度低。在大脑清晰度低的状态下学习,无论你积累的知识多么多,你也很难做到很好的灵活运用。
|
关于《辛雷学习方法》的最新信息,请访问:http://www.learnmethod.com |